我们在“家”陪你过年——东航北京客舱部开展新乘关怀活动
- 编辑:5moban.com - 18西班牙是欧洲光照最充足的国家之一,年均日照时长约3000小时,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
产业链短,集成性高在资本市场中,光伏行业的定义范围是相对宽泛的,有人会把光伏电站资产占比较高的发电企业归为其中,也会把逆变器、EVA等光伏产业链的辅材企业放进去。2022年下旬,硅料、电池片的王者通威,正式宣布进入组件环节,他们的进入将会给目前的光伏组件市场竞争带来巨大的变数。
硅片方面,隆基、TCL中环也在近期接连下调硅片价格,月降幅达到了30%左右。2022年全年,A股市场70家光伏上市公司中,通威股份凭借在此前的硅料价格上涨周期中,通威赚取了大量的现金经营性现金流438.18亿元,介入组件环节之后进步飞快,直接杀入全球出货前十。从产能角度看,目前硅片全球产能第一的是隆基绿能(SH:601012),第二是TCL中环(SZ:002129),第三是协鑫科技。从相对狭义的角度,光伏产业链分为四个主要环节:硅料、硅片、电池和组件。可以说,欧洲对中国的光伏有着巨大的依赖。
双反让中国的光伏企业吃尽苦头,直接导致大量的光伏企业沦落甚至破产,是2012年前后中国光伏行业周期低谷的直接原因。一个是182mm与210mm硅片之间的尺寸之争,由于两种尺寸的标准差异较大,导致其下游产业链出现巨大分野,彼此不兼容的情况较为突出。近日,弘元绿能宣布扩产16GW光伏组件项目、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建成后公司产能将覆盖光伏产业链中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四个主要环节,形成产业链深度垂直一体化的格局。
2020年以前,光伏行业一直是专业化、一体化并存发展,之后随着双碳目标规划、外部竞争环境激烈,光伏企业开始实施一体化战略,一体化战略可分为垂直一体化和水平一体化,光伏行业流行的正是前者。据悉,去年3月份,晶科斥资208亿在西宁市投建30GW单晶拉棒光伏产业项目、24GW高效光伏组件和10万吨光伏组件铝型材项目。进入2023年,天合再次扩产35GW直拉单晶项目、10GW新一代高效电池项目。根据这一公告,阿特斯将其2023年年底产能更新为20GW硅锭、35GW硅片、50GW电池和组件。
东方希望进入光伏行业是在2013年,主营硅料业务,2020年东方希望开始进行一体化扩产,投资多个百亿、千亿级一体化项目。5、合盛硅业 作为硅化工行业龙头,合盛硅业目前工业硅产能119万吨,云南 40万吨工业硅项目预计2023年Q2投产,有机硅中间体产能 66.5万吨。
索比光伏网统计到,今年来爱旭股份共计扩产48.5GW电池、85GW组件,扩产总金额达660亿元。2023年,合盛硅业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向下游进行业务领域延伸,在4月份发布三项投资计划,涵盖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四大环节,总投资额高达425.86亿元,包括20GW单晶硅棒、20GW单晶切片、20GW年单晶电池片、20GW高效晶硅光伏组件、150万吨光伏玻璃、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后向一体化后向一体化是指企业利用自身在产品上的优势,把原来属于外购的原材料或零件,改为自行生产的战略,对应到光伏行业,多指组件企业向上扩产至电池、硅片、硅料、浆料等上游环节,可有效控制原材料等投入的成本、质量及供应可靠性,典型企业有晶澳、天合、晶科、阿特斯等组件企业,还有弘元绿能(原上机数控)、高测股份等设备企业。截至2022年底,通威已形成超26万吨高纯晶硅产能、超70GW太阳能电池产能以及14GW组件产能。
为加速一体化进程,通威今年加大上游硅料支撑,高纯晶硅产能扩产总量达52万吨,投资总额260亿。4、TCL中环 4月份,TCL中环签约25GW N型TOPCon高效太阳能电池工业4.0智慧工厂项目,总投资约106亿元,预计2024年上半年实现投产,将进一步夯实G12+叠瓦双平台差异化发展路线。6、韩华Qcells 今年年初,韩华Qcells公司也宣布将投资25亿美元,在美国建立一个完整的光伏供应链,计划生产3.3GW的硅棒、硅片、光伏电池以及光伏组件等一系列产品,并计划于2024年底开始商业生产。3、爱旭股份 除通威外,另一位电池巨头爱旭股份也大举进军组件领域。
3、晶科能源 当前,晶科能源已在行业率先建立了从硅片、电池片到组件生产的垂直一体化产能,2023年初,晶科1GW高效电池和15GW高效组件项目签约落户海宁,公司预计截至2023年末,单晶硅片、电池、组件产能分别达到75GW、75GW和90GW。由此可见,隆基今年扩产计划旨在补齐电池短板。
2、天合光能 同样,与其他企业相比,天合光能一体化进程似乎更加彻底,去年6月份,天合光能在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年产30万吨工业硅、15万吨高纯多晶硅、35GW单晶硅、10GW切片、10GW电池、10GW组件以及15GW组件辅材生产线。其中,1月17日,隆基绿能年产100GW单晶硅片及年产50GW单晶电池项目落户西咸新区泾河新城,项目总投资452亿元,计划2024年3季度首线投产,2025年底达产,建成后将成为隆基绿能在全国范围内最大的生产基地。
据企业披露信息,各一体化企业2023年产能规划如下: 随着一体化进程加速,这些企业逐渐构建了核心产品差异性,有利于进一步控制稀缺资源,减少交易成本。1、隆基绿能 2023年以来,隆基共计宣布四次扩产、募资建设项目计划,共计包括100GW硅片、121GW电池项目。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隆基绿能硅片、电池片、组件产能分别为133GW、50GW、85GW。据悉,2022年天合现有产能为电池 50GW,组件 65GW,预计到2023 年底,电池产能达75GW,其中 TOPCon先进电池产能达到 40GW;组件年产能达到95GW;拉晶年产能达50GW,切片年产能达50GW近日,三一集团官微发布文章《未来已来。》 文中披露,2022年11月,三一硅能生产的首根单晶硅棒顺利出炉,同年12月光伏组件产品的下线。
那么,当三一进军光伏产业,又能给已经很卷的光伏产业带来什么? 。至此,三一硅能成功打通了光伏全产业链,具备了从拉晶、切片、电池到组件的自主研发与生产能力,也宣告着三一正式进入光伏产业垂直一体化阵营。
三一稳步进军光伏产业近日,三一集团官微发布文章《未来已来。
至此,三一硅能成功打通了光伏全产业链,具备了从拉晶、切片、电池到组件的自主研发与生产能力,也宣告着三一正式进入光伏产业垂直一体化阵营。三一稳步进军光伏产业。
那么,当三一进军光伏产业,又能给已经很卷的光伏产业带来什么? 。》 文中披露,2022年11月,三一硅能生产的首根单晶硅棒顺利出炉,同年12月光伏组件产品的下线然而2023年前三个月,欧洲市场对中国组件的需求分别为8.6GW、8.4GW、12.5GW,合计一季度进口中国光伏组件高达29.5GW,同比2022年一季度成长高达77%。同样在一季度大量进口引起关注的还有巴西。
电池则是累积出口8.6GW,同比2022年一季度成长66%,相对2022年四季度成长26%。组件组件出口的增量主要来自欧洲,欧洲在一季度总共从中国进口29.5GW的光伏组件,相对2022Q4增加了56%,相对2022Q1同比增加77%。
除了欧洲与巴西以外,逐渐崛起的中东、非洲市场在今年一季度都出现明显的成长,可以得知在2022年能源价格高涨的影响下,各国开始加大力度发展光伏发电。但引起疑问的是,2022年的大量进口带来的消纳问题,以及新电力框架上路等不利因素作用下,巴西是否能够在2023年维持如此庞大的需求?从一季度巴西的拉货力道来看,巴西在短短三个月内就进口了将近5.2GW的中国光伏组件,2023Q1的拉货动能显着高于2022Q4,推测因14.300法案的落日条款中规定在2023年前完成申请的光伏项目必须于120天至一年内完成安装,加上先前累积了大量的并网申请,因此2023年巴西的需求仍得到一定支撑,后续是否能够维持如此庞大的需求仍需观察;且先前巴西的需求主要由分布式项目推动,但回落的组件价格也可能为巴西的大型地面项目发展带来正面影响,进而推升巴西的光伏组件需求。
去年在乌俄战争的冲击下,欧洲地区的能源价格飙涨,各国开始积极转向发展再生能源,而欧洲市场以往的进口旺季主要集中在第二、三季。因欧洲为中国以外的最大光伏市场,若是二三季度继续维持如一季度般的高成长,将大幅拉高2023年全球光伏的总需求量。
除了欧洲转运口的荷兰以外,巴西是2022以来中国光伏组件最大的需求国家,2022年累积进口约18GW中国光伏组件,2023一季度也已累积5.2GW。一季度中国光伏组件出口的增量迫使各方重新评估对于2023全年光伏市场的预期。东南亚国家的中国电池需求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小幅增量,除了自东南亚输往印度的组件增加外,还需考虑部分海外开发商偏好使用非中国制的组件,对于非中国制产品需求的增量使得东南亚组件厂小幅调高稼动率,电池需求随之增长。事实上,欧洲市场在今年Q2后出现同等规模成长的可能性并不高,除了考量欧洲当地的组件消纳能力远远落后进口量以外,根据InfoLink了解,今年初的大量出口有部分是组件厂家的战略性出货,也就是未形成订单的库存,目的是为了在需求旺季到来时能及时抢占市场,而这样的出货模式对后续欧洲市场的中国光伏组件需求是否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仍需继续观察,推测二三季度继续维持如年初般的高成长难度较高,较可能的情况是延续一季度的拉货力道而增长幅度收窄。
以2022年来说,第二季与第三季分别占了当年欧洲市场中国光伏组件进口的约29.6%与29.3%;相对地一季度拉货力道则相对疲软,欧洲地区2022年Q1中国光伏组件进口仅占全年的19.3%,若是回顾2020、2021年的数据,一季度进口相对全年的占比分别为20.7%、16.7%,显示一季度为欧洲市场的传统淡季。欧洲市场在传统淡季的一季度就达到如此高的进口量,拉货力道甚至远超2022年时旺季的水平,使得行业对于2023年后续几个季度是否能实现一样程度的成长出现不少疑虑,若是欧洲市场按照往年各季度间的变化趋势进口中国光伏组件,2023年的总进口量可能会高达150GW,不仅远超多数行业人士对于今年欧洲市场的预测,甚至会严重影响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的预估。
巴西政府在2022年1月通过14.300法案,法案下的新电力监管框架在2023年1月正式实施,并开始对小型分布式项目课征电网使用费,大量光伏用户赶在新规上路前递交并网申请以将项目保留在较优惠的旧的电力框架下,造成2022年巴西市场出现惊人成长,进口中国光伏组件高达18GW,相对2021年增加了约58%。电池的出口以土耳其为最大目的国,一季度土耳其总共从中国进口约3.3GW的光伏电池,显示当地组件产能的进一步崛起。
其余电池出口则以印度及东南亚国家为主,印度一季度适逢财年结算,同时先前大量递延项目期限的接近,使得印度在1月出现较明显的电池需求增量,2023一季度累积进口1.35GW的中国电池,且BCD关税后就快速萎缩的组件市场也在今年初迎来小规模的复苏,一季度累积进口组件达1.6GW,相对2022下半年出现明显增量。在保守情境下,InfoLink预期若海外市场受到一季度大量备货影响而在后续几个月减少拉货力道,2023年组件需求仍将至少出现24%的增长;若后续供应链价格及运费持续下降,加上各国推出更多刺激性政策的话,各地需求也可能进一步被推升,如果海外市场能延续一季度拉货力道,乐观情境下2023年光伏市场有机会出现近43%的成长。